“粮食”在中国一直是对用于充饥的大田作物产品的统称,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粮食生产是多数国家农业的基础。长期来看,中国粮食产需紧平衡态势将长时间维持,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1. 粮食生产能力
2022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18332千公顷,与2012年相比,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长了3963.96千公顷,增幅约为3.47%。2012年至2022年间,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17000千公顷附近波动,历年同比增长率维持在内±2%以内。
图表1:中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中有增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在播种面积增长的带动下,中国粮食产量同样呈波动增长趋势,2012年至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从61222.62万吨波动增长至68653万吨,增长了7430.38万吨,增幅约为12.14%。
图表2:中国粮食产量持续波动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另一方面,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也得益于技术进步对单位面积产量增长的促进作用。2022年,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8吨/公顷,与2012年相比,增长了0.45吨/公顷,增幅约为8.38%。
图表3:中国粮食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 粮食生产布局
中国粮食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2022年,中国粮食产量排名前三的省域依次是黑龙江、河南、山东——这3个省域粮食产量均在5000万吨以上,粮食产量合计在全国所占的比重达29.27%。
图表4:中国粮食生产在空间上北强南弱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分季节来看,中国粮食生产以秋粮为主,2022年,中国早稻、夏粮、秋粮播种面积分别为4755.1千公顷、26530千公顷、87047千公顷,其在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4.02%、22.42%、73.56%。
图表5:秋季是最主要的粮食收获季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目前,国家统计局对粮食的统计包括谷类作物(小麦、水稻、玉米)、薯类作物(包括甘薯、马铃薯等)及豆类作物(包括大豆、蚕豆、豌豆、绿豆等)三大类。其中,谷物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2022年,中国谷物播种面积为99268.8千公顷,在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所占的比重约为83.89%;谷物产量为63324.3万吨,在全国粮食产量中所占的比重约为92.24%。
图表6:谷物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 粮食消费市场
2013年至2021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V”字形波动下降,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整体下降了4.1公斤,降幅约为2.76%,但粮食需求增长的压力仍在持续增加。
图表7: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V”字形波动下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大豆、粳稻、晚籼稻、小麦、早籼稻等主要粮食产品中,大豆、晚籼稻、小麦、早籼稻收购价格呈增长趋势,其中,以大豆和小麦价格增长最为明显;粳稻收购价格逐年下降,但降幅较低。
图表8:中国主要粮食价格整体增长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 制图:农小蜂)
中国是国际粮食贸易的主要参与方,更是全球第一大粮食进口国,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总量逐年递增。2022年中国总计进口粮食14687.2万吨,进口金额为5499.86亿元。与2014年相比,中国粮食进口量增长了4645万吨、增幅约为46.26%,进口金额增长了595.6亿元、增幅约为12.14%。
图表9:中国粮食进口规模逐年扩张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农小蜂)
从粮食出口量情况来看,2014年至2022年,中国粮食出口规模呈波动增长趋势。其中,出口量增长了111万吨,增幅约为52.61%;出口金额增长了2.03亿元,增幅约为1.65%。
图表10:中国粮食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制图:农小蜂)
点击《农小蜂:2023年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现状数据分析报告》获取更多粮食产业相关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