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作为三大主粮之一,产量仅次于玉米和稻谷,在全球范围内都有较为广泛的种植,世界上有43个国家,约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小麦营养丰富,其中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小麦历年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为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约占全球小麦产量的17.6%,成为全球第一的小麦生产大国。
1. 全球产业现状
1.1. 种植面积及产量
从全球范围看,小麦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基斯坦、乌克兰。
图表1:全球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制图:农小蜂)
其中,中国小麦产量约136.94百万吨,占比17.6%,位列全球第一;其后按2021年小麦产量占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印度14.11%、俄罗斯9.7%、美国10%、乌克兰4.3%、澳大利亚4%、巴基斯坦3%、加拿大3%、阿根廷3%;欧盟小麦产量占比18%,其他国家/地区小麦产量占比13.29%。
图表2:2021年全球各地区小麦产量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制图:农小蜂)
1.2. 单位面积产量
2021年,全球小麦单位面积产量从2012年的3060公斤/公顷波动增长至3490公斤/公顷,增长了430公斤/公顷,增幅为14.05%。
图表3:全球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 制图:农小蜂)
2. 中国小麦生产数据分析
2.1. 播种面积
2012年到2021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下降,从2012年的24550.93千公顷降为2021年的23570千公顷,减少了980.93千公顷,降幅约为4%。
图表4: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2. 产量
得益于我国小麦育种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升,与种植面积波动趋势不同,近年来小麦产量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从地位来看,我国虽是全球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但一方面产能增速略慢于全球,另一方面全球小麦产业生产集中度已有所分散。
图表5:中国小麦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2.3. 单位面积产量
近年来,除了2018年受一季度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小麦单产有所下降外,从2012到2021年中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整体呈逐年提升的发展态势。
图表6:中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3. 产区分析
3.1. 优势产区
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生产区,主要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
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主要种植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
西南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地区,主要种植优质中筋小麦。
西北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区,主要种植优质强筋、中筋小麦。
东北小麦优势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部及内蒙古东部,主要种植强筋、中筋小麦。
3.2. 河南
河南省小麦的种植面积、年产值和农户数量均位居全国首位,河南省属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2020年河南省小麦产量高达3753.13万吨,占该省粮食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图表7:2020年河南省各区域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发展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河南省2021年统计年鉴 制图:农小蜂)
3.3. 山东
山东省地处暖温带,属半湿润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热资源较丰富,是我国生态条件最适宜于小麦生长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单产水平较高的小麦主产区之一。山东省的生态条件适宜于强筋和中筋小麦种植,其中胶东和鲁中对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形成最为适宜,鲁西北和鲁西南是强筋和中筋小麦品质较优地区,鲁南是强筋小麦较优、中筋小麦优质地区。
图表8:2020年山东省各区域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发展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山东省2021年统计年鉴 制图:农小蜂)
3.4. 安徽
安徽水资源丰富,天然降水基本可满足小麦生长需求,主产区土地平整,适合发展小麦生产。全省小麦种植面积和单产均居全国第3位,安徽小麦强筋、中强筋、中弱筋均有种植,整体容重高、白度高、出粉率高,面粉及制品适合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南方市场消费,且小麦生产的政策好、科技支撑能力强。
图表9:2020年安徽省各区域小麦种植面积及产量发展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安徽省2021年统计年鉴 制图:农小蜂)
点击《农小蜂:2022年中国小麦产业数据分析报告》获取更多小麦产业相关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