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作为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在农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火龙果产业方面。根据人民网金台资讯报道显示,2023年,南宁火龙果种植面积接近19万亩,年产量超过43万吨,占据了全国火龙果总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火龙果产地之一。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南宁市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科学规划、精心管理和不断创新。
首先,南宁市通过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不断提升火龙果的品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的实施,确保了南宁火龙果的独特品质和原产地特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南宁市还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如“金都一号”、“软枝大红”等,全市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70%,这些高品质品种的推广,进一步提升了南宁火龙果的市场认可度。
近年来,南宁市在火龙果种植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改进。例如,推广联排种植模式,实施水肥一体化体系,这不仅提高了单亩种植密度,从原来的400—500株提高到800—2200株,而且有效提升了水肥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此外,南宁火龙果基地还创新应用了夜间LED灯补光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使得火龙果能够在冬季正常开花结果,延长了产季,增加了产量。
南宁市火龙果产业链条也得到了持续完善。从种植、管理、收获到加工、销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选择。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南宁火龙果的品牌价值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品牌。
最后,南宁火龙果基地在2023年成功创建了“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这标志着南宁火龙果产业在标准化建设上迈出了重要一步。24年1月,南宁火龙果入选2023年全国农产品“三品一标”典型案例,这是对南宁火龙果产业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
综上所述,南宁市火龙果产业在种植面积、产量、品质提升、技术创新、产业链完善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南宁市将继续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不断创新的技术优势,推动火龙果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跨越式发展,为农民增收、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火龙果产品,为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