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CORE OPINIONS
1. 从长期趋势来看,2010~2023年间,除“牧业总产值”在2017年、2018年、2021年和2023年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外,如上几类涉农产值均呈现持续正增长态势。从最新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同比分别较2022年增长了1.60%、2.03%、1.56%、3.12%、2.72%、4.19%,“牧业总产值”同比则下降了4.15%——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河北、内蒙古、广东、福建、甘肃、山西、宁夏、西藏、上海”9个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较2022年有所增长。
2. 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来看,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影响,2023年,全国以及“山东、河南、广东、湖北、湖南、河北、广西、安徽、辽宁、江西、宁夏、天津”12个省域均表现为“农业>牧业>渔业>林业”;“四川、云南、黑龙江、新疆、贵州、陕西、内蒙古、重庆、吉林、甘肃、山西”11个省域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江苏、浙江、海南、福建、上海”5个省域表现为“农业>渔业>牧业>林业”;“青海、西藏”2个省域表现为“牧业>农业>林业>渔业”;只有“北京”1个省域表现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3. 从产值分布来看,各省域产值规模两级分化明显。在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以上为“农业总产值”、25%左右为“牧业总产值”的大背景下,“山东、河南、四川”3大省域农业(种植业)与牧业协同发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常年稳居全国前3位,产值规模合计均占全国的1/5以上;2023年,“山东、河南、四川”3大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分别下降了0.99%、8.34%、7.50%——对全国“牧业总产值”的下降以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的放缓影响相对较大。受资源禀赋、收获周期等综合因素影响,“林业总产值”则集中分布在“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福建”;“渔业总产值”集中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湖北”。
目录 CONTENTS
1. 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1. 趋势:连增24年
1.2. 分布
1.2.1. 第一产业增加值:近2/5分布在山东、四川、广东、河南、江苏、湖北
1.2.2.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1/5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
2.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 除“牧业总产值”外,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
2.2. 产值结构
2.2.1. 全国: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2.2.2. 分省域:11个省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
2.3. 空间分布
2.3.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山东、河南、四川稳居前3位
2.3.2. 农业总产值:河南、山东、四川稳居前3位
2.3.3. 林业总产值: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福建居高
2.3.4. 牧业总产值:四川、山东、河南稳居前3位
2.3.5. 渔业总产值: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湖北稳居前5位
前言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持续正增长——2023年同比增幅在1.56%~4.19%之间不等,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已连续两年保持在9万亿元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已连续两年保持在15万亿元以上;“牧业总产值”则波动明显、整体呈先增后降趋势,2023年同比下降了4.15%。
从分布来看,全国主要涉农产值Top3省域整体集中在“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此外,“广东省”得益于渔业与林业生产优势——常年位列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Top3;“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依次位列2023年全国“林业总产值”第2~3位,其余年度常年位列全国前5位;“江苏省”常年位列全国“渔业总产值”前3位。
图表1:全国主要涉农产值最新数据及Top3省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全国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等数据对全国涉农产值趋势及分布现状进行简析,为从事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育种、种植、养殖、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特别说明:本文分析数据地域范围为国家统计局开展统计调查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包括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农业统计范围包括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以及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农村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各种专业性农、林、牧、渔场;国家各级机关、团体、学校、部队、工矿企业的农业产业活动单位。不包括军马场及农业科研机构。
为便于使用者更好地理解本报告的相关内容,对本报告中所使用的术语、主要指标及计算逻辑说明如下:
第一产业:指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不包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指农、林、牧、渔业及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农林牧渔业中间投入价值
第一产业增加值 =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区别,在于是否包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统计采用“产品法”进行计算,即:用产品产量乘以生产价格求出各种产品的产值,然后把它们加总求得各业的产值,最后各业相加求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当年生产的各种农产品都要计算产值,并且每种产品都按全部产量计算,不扣除用于当年农产品生产消耗的那部分产品的产值。
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一般采用两种价格——现行价格和可比价格。
现行价格: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即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生产价格调查资料中没有涵盖到的少数农产品,可以用集贸市场价格资料代替;没有市场价格的农作物用生产成本代替。
可比价格:为了观察农业的发展速度,消除不同年度的价格变动、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差别的影响,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可比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制定过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的农产品不变价格。2004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用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农业发展速度,不变价格改变为可比价格。
农业总产值:包括本期收获的粮食、油料、棉花、生麻、糖料、烟草、蔬菜、瓜果、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盆景园艺作物、药材等农作物的产值。
林业总产值:包括育种育苗、造林、森林抚育、木材采伐、竹材采伐以及从天然林和人工林地进行的、不需砍伐而取得的各种林木产品和其他野生林产品的采集活动等林业产品和活动的产值。
牧业总产值:包括年内出栏的猪、牛、羊、马、驴、骡等主要牲畜、出笼的鸡、鸭、鹅等家禽、蛋、奶、毛绒、狩猎和捕捉动物等畜牧产品的产值。
渔业总产值:包括捕捞的天然海水产品和海水养殖的水生动物、捕捞的天然淡水产品和淡水养殖的水生动物等水产品的产值。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包括种子种苗培育、畜牧良种繁殖、鱼苗及鱼种场活动、农业机械活动、灌溉活动、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活动、畜禽粪污处理活动、农产品初加工活动等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产值。
1.第一产业增加值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1.1.趋势:连增24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52年以来,除1957年、1959年、1960年、1976年、1977年、1999年外,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呈正增长态势。
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分别为89755.2亿元、9446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410.1亿元、1880.2亿元,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260582.1亿元,约合126.06万亿元)中的比重分别为7.12%、7.49%——较2022年所占比重(7.3%、7.65%)分别下降了0.18和0.16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相比,规模与增速虽不占优势,但在全国农业产业发展中仍然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表2: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长期趋势来看,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于1978年开始超过1000亿元,1984年开始超过2000亿元,1987年开始超过3000亿元,1989年开始超过4000亿元,1990年开始超过5000亿元,1993年开始超过6000亿元,1994年开始超过9000亿元,1995年开始超过1万亿元,2001年开始超过1.5万亿元,2004年开始超过2万亿元,2008年开始超过3万亿元;201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开始超过5万亿元;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开始超过5万亿元;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开始超过6万亿元;2019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均开始超过7万亿元;2020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开始超过8万亿元;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开始超过8万亿元;202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开始超过9万亿元——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多元化的发展,“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也在稳步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逐渐快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增速。
1952~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小值为1960年的340.7亿元,最大值为2023年的89755.2亿元——近63年间(1960~2023年间)增加了262.44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最小值为1960年的343.8亿元,最大值为2023年的94462.6亿元——近63年间(1960~2023年间)增加了273.76倍。
1.2.分布
1.2.1.第一产业增加值:近2/5分布在山东、四川、广东、河南、江苏、湖北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有“山东省、四川省”2个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在6000亿元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6506.2亿元、6056.6亿元,同比分别较2022年增加了3.33%、1.53%,在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25%、6.75%;还有“广东省、河南省、江苏省、湖北省”4个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在5000亿元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5540.7亿元、5360.1亿元、5075.8亿元、5073.4亿元,在2023年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6.17%、5.97%、5.66%、5.65%——这6个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5000亿元以上的省域合计占全国的37.45%。
共有“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天津市、西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6个省域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500亿元以下,占全国的比重均在0.5%以下,合计占比为1.67%;其余的“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山西省”等19个省域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1388.9~4621.3亿元之间不等,占全国的比重在1.55%~5.15%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60.95%。
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共有“河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吉林省、天津市、北京市、上海市”8个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降幅分别为6.48%、3.22%、0.57%、0.65%、2.62%、1.72%、5.38%、3.90%;其余23个省域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43%~15.47%之间不等,增量在7.8~209.7亿元之间不等,其中,“湖南省”增幅相对最小、“西藏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青海省”增量相对最小、“山东省”增量相对最大。
图表3:2022~2023年各省域“第一产业增加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1.2.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超1/5分布在山东、河南、四川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及之后各省域数据暂未完全发布,不具备同质可比性),全国共有“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3个省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在6000亿元以上,具体数据分别为6775.3亿元、6165.9亿元、6137.3亿元,同比分别较2021年增加了5.05%、4.23%、5.49%,在2022年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32%、6.66%、6.63%——合计占全国的20.61%。
共有“广东省、江苏省、湖北省”3个省域202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位于5000~6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4~6位,具体数据分别为5541.6亿元、5383亿元、5325.9亿元,同比分别较2021年增加了7.58%、6.10%、8.18%,在2022年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5.99%、5.81%、5.75%——合计占全国的17.55%。
共有“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天津市、西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6个省域202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在500亿元以下,在全国所占比重均在0.5%以下——合计占全国的1.63%;其余的“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山西省”等19个省域2022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位于1000~5000亿元区间,在全国所占比重在1.52%~5.27%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60.21%。
图表4:2021~2022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1年相比,2022年共有“浙江省、北京市”两个省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较2021年下降了23.3亿元、0.3亿元,降幅分别为1.02%、0.26%;其余29个省域同比均较2021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1.14%~13.57%之间不等,增量在1.2~414.5亿元之间不等,其中,“上海市”增幅、增量相对最小,“内蒙古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河北省”增量相对最大。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1.除“牧业总产值”外,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除“牧业总产值”在2017~2018年受猪周期以及非洲猪瘟影响、2021和2023年受猪肉价格下跌以及畜产品进口冲击而出现过同比下降现象外,其余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的“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均呈现持续正增长趋势,但增速整体呈现放缓趋势——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1.56%)较2022年放缓了4.59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3.12%)较2022年放缓了4.67个百分点;“林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2.72%)较2022年放缓了2.1个百分点;“渔业总产值”2023年同比增速(4.19%)较2022年放缓了2.43个百分点。
图表5: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细分产值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2.2.产值结构
2.2.1.全国:农业>牧业>渔业>林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受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影响,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常年呈现“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的结构。
图表6:2022~202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其中,“农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50%以上,2010~2023年间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比重最小值为2011年的51.17%,比重最大值为2023年的54.93%;“牧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保持在25%以上,2010~2023年间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受2018年以来市场萎缩、猪价下跌以及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比重最小值为2023年的24.58%,比重最大值为2011年的31.96%;“渔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在10%左右波动,2010~2018年间呈现逐年增加趋势,2019~2020年,“渔业总产值”增速低于农业、林业、牧业总产值增速,比重连降两年,2021年开始再次回升,比重最小值为2010年的9.24%,比重最大值为2018年的10.68%;“林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常年在4%左右波动,2010~2018年间受木材、橡胶、油茶籽等细分产业的拉动,比重逐年增加,2019~2020年,“林业总产值”增速低于农业、牧业总产值增速,比重连降两年,2021年小幅回升、2022年再次下降、2023年再次回升,比重最小值为2010年的3.8%,比重最大值为2018年的4.78%。
图表7:全国农、林、牧、渔业细分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比重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2.2.2.分省域:11个省表现为“农业>牧业>林业>渔业”
结合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以及细分产值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以及“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湖北省、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徽省、辽宁省、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12个省级行政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均表现为“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四川省、云南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贵州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吉林省、甘肃省、山西省”11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江苏省、浙江省、海南省、福建省、上海市”5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青海省、西藏自治区”2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牧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只有“北京市”1个省级行政区表现为“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渔业总产值”。
图表8:2023年全国以及各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结构对比(总产值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2.3.空间分布
2.3.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山东、河南、四川稳居前3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23年,全国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以山东省居首、河南省居第2位,四川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全国第5位逐渐跃居全国第4位(2011~2017年间)、第3位,2018~2023年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3位。
图表9:2010~2023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具体数据来看,2023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58507.17亿元(约合15.85万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在1万亿元以上的省域仅有“山东省、河南省”两个,具体数据分别为12531.9亿元(约合1.25万亿元)、10304.58亿元(约合1.03万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7.91%、6.5%。
共有“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江苏省、湖南省、河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13个省域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处于5000~10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3~15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3.32%~6.29%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60.69%。
共有“贵州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浙江省、重庆市、吉林省、甘肃省、海南省、山西省”10个省域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处于1000~5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16~25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1.45%~3.13%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22.86%。
其余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天津市、西藏自治区、上海市、北京市”6个省域202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处于1000亿元以下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26~31位,在全国所占比重依次为0.56%、0.36%、0.32%、0.20%、0.17%、0.16%,合计占全国的1.77%。
图表10:2022~2023年各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共有“河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吉林省、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8个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较2022年下降了647.66亿元、225.73亿元、30.09亿元、24.88亿元、89.89亿元、10.18亿元、3.93亿元、15.56亿元,降幅分别为5.91%、3.36%、0.48%、0.59%、2.79%、1.95%、1.44%、5.80%;其余的“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23个省域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48%~14.9%之间不等,增量在9.39~401.19亿元之间不等,其中,“湖南省”增幅相对最小、“西藏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青海省”增量相对最小、“山东省”增量相对最大。
2.3.2.农业总产值:河南、山东、四川稳居前3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2023年,全国各省域“农业总产值”均以“河南省、山东省”稳居前2位,第3位则产生于“四川省、江苏省、河北省”中。2016~2023年,全国各省域“农业总产值”前3位连续8年由“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占据——这3大省域“农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常年保持在1/5以上,其中,2023年合计占全国的21.54%。
图表11:2010~2023年各省域“农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2023年,全国共有“河南省、山东省、四川省”3个省域“农业总产值”处于5000亿元以上区间,具体规模分别为6471.19亿元、6462.43亿元、5821.66亿元,在2023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7.43%、7.42%、6.69%——合计占全国的21.54%。
共有“江苏省、广东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湖南省、河北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贵州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福建省、江西省、甘肃省、重庆市、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海南省”22个省域2023年“农业总产值”处于1000~5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4~25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1.52%~5.56%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76.85%。
图表12:2022~2023年各省域“农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其余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天津市、青海省、上海市、北京市、西藏自治区”6个省域2023年“农业总产值”处于500亿元以下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26~31位,在全国所占比重依次为0.53%、0.31%、0.30%、0.17%、0.16%、0.15%——合计占全国的1.62%。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2年相比,2023年,全国共有“河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吉林省、天津市、上海市”6个省域“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较2022年下降了477.11亿元、120.1亿元、30.71亿元、18.22亿元、7.41亿元、4.01亿元,降幅分别为6.87%、2.78%、1.05%、1.20%、2.68%、2.69%;其余的“山东省、四川省、青海省、北京市、西藏自治区”等25个省域“农业总产值”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86%~11.35%之间不等,增量在3.92~411.94亿元之间不等,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增幅、增量相对最小,“云南省”增幅、增量相对最大。
2.3.3.林业总产值:广东、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福建居高
受各省域自然条件、固有林业资源及质量、采伐周期、房地产及家具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下游需求波动、林草政策、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变迁等综合因素影响,2010~2023年各省域“林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处位次波动较为频繁,其中,Top3省域主要产自“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四川省、福建省”之中。2022~2023年各省域“林业总产值”前1~2位连续两年由“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占据。
图表13:2010~2023年各省域“林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各省域“林业总产值”在5.98~562.69亿元之间不等,其中,“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3个省域处于500亿元以上区间,依次位列全国前1~3位,对应的“林业总产值”规模分别为562.69亿元、543.7亿元、513.65亿元——在2023年全国“林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8.03%、7.76%、7.33%——合计占全国的23.12%。
共有“云南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贵州省、湖北省、河北省、山东省、黑龙江省、浙江省、江苏省、重庆市、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18个省域2023年“林业总产值”处于100~5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4~21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1.59%~6.92%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71.58%。
其余的“陕西省、吉林省、北京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上海市、天津市”10个省域2023年“林业总产值”处于100亿元以下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22~31位,在全国所占比重依次为1.38%、1.00%、0.94%、0.79%、0.53%、0.18%、0.15%、0.14%、0.10%、0.09%——合计占全国的5.3%,其中,“西藏自治区、上海市、天津市”3个省域2023年“林业总产值”均不到10亿元。
图表14:2022~2023年各省域“林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2年相比,共有“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江西省、河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海南省、北京市、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上海市、天津市”12个省域“林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分别较2022年下降了4.76亿元、7.03亿元、17.12亿元、7.43亿元、4.33亿元、17.06亿元、7.28亿元、20.65亿元、0.48亿元、0.84亿元、1.14亿元、2.88亿元,降幅分别为0.87%、1.43%、4.11%、2.79%、2.04%、10.55%、6.13%、23.87%、3.67%、7.32%、13.70%、32.51%;其余的“广东省、湖南省、四川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19个省域“林业总产值”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81%~36.64%之间不等,增量在0.56~45.03亿元之间不等,其中,“吉林省”增幅、增量相对最小,“西藏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湖北省”增量相对最大。
2.3.4.牧业总产值:四川、山东、河南稳居前3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除2020年“湖南省”位列全国各省域“牧业总产值”第3位外,2010~2023年,全国各省域“牧业总产值”前3位均主要产自“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之中——这3个省域“牧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常年保持在1/5以上,其中,2023年合计占全国的22.08%。
其中,2010~2018年,全国各省域“牧业总产值”第一位均由“山东省”占据——在全国所占比重在8.48%~9.08%之间不等,其后受非洲猪瘟、猪周期影响以及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因素影响,山东省“牧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比重降至8%以下,排名也先后被“四川省、河南省”等省域赶超,2019年退居全国第2位,2020年退居全国第4位,2021年随着生猪产能的恢复回升至全国第3位,2022年开始回升至全国第2位并持续至今——到2023年已连续两年保持在全国第2位。
2019~2023年连续5年间,全国各省域“牧业总产值”第一位均由“四川省”占据——在全国所占比重除2023年(7.79%)外均保持在8%以上。回顾2010~2018年数据,四川省“牧业总产值”始终保持全国前3位——在第2~3位徘徊,其中,2011~2012年、2014~2016年、2018年均居全国第2位;2010年、2013年、2017年均居全国第3位。
河南省则常年在全国第2~3位徘徊,其中,2010年、2013年、2017年、2020~2021年均居全国第2位;2011~2012年、2014~2016年、2018~2019年、2022~2023年均居全国第3位。
图表15:2010~2023年各省域“牧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各省域“牧业总产值”在41.99~3035.62亿元之间不等,在全国所占比重在0.11%~7.79%之间不等。其中,四川省“牧业总产值”规模相对最大,北京市相对最小。
分阶梯来看,共有“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5个省域2023年“牧业总产值”处于2000亿元以上区间,依次位列全国前1~5位,具体规模分别为3035.62亿元、2973.68亿元、2595.99亿元、2394.97亿元、2232.06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7.79%、7.63%、6.66%、6.15%、5.73%,合计占全国的33.96%。
共有“云南省、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安徽省、黑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建省”12个省域2023年“牧业总产值”处于1000~2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6~17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2.78%~5.05%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48.98%。
其余的“江西省、贵州省、陕西省、重庆市、甘肃省、山西省、浙江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天津市、上海市、北京市”14个省域2023年“牧业总产值”处于1000亿元以下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18~31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0.11%~2.51%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17.06%。其中,“上海市、北京市”2023年“牧业总产值”规模均不到50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0.12%、0.11%。
图表16:2022~2023年各省域“牧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从变化趋势来看,2023年,“四川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南省、云南省、湖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吉林省、江苏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江西省、贵州省、陕西省、重庆市、浙江省、海南省、青海省、天津市、北京市”22个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在0.19%~10.6%之间不等,下降规模在0.3~246.05亿元之间不等——合计共下降了1873.69亿元,其中,“江西省”降幅相对最大、“辽宁省”降幅相对最小,“四川省”下降数量相对最多、“北京市”下降数量相对最少;仅“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广东省、福建省、甘肃省、山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上海市”9个省域“牧业总产值”同比较2022年有所增长,增幅分别为0.14%、1.20%、0.98%、1.60%、5.72%、4.37%、10.67%、18.53%、1.40%,增量分别为3.26亿元、22.44亿元、16.55亿元、17.11亿元、37.9亿元、26.94亿元、34.51亿元、26.57亿元、0.65亿元——合计共增加了185.93亿元,与合计下降数量相差1687.76亿元,带来了全国4.15%的下降。
2.3.5.渔业总产值:广东、江苏、山东、福建、湖北稳居前5位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除2022年“福建省”位列全国各省域“渔业总产值”第3位外,2010~2023年,全国各省域“渔业总产值”前3位均主要产自“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之中——这3个省域“渔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常年保持在35%以上,其中,2023年合计占全国的35.47%。“福建省”常年居全国第4位(2022年曾居全国第3位),占全国比重常年保持在10%以上;“湖北省”于2013~2023年间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5位,占全国比重常年保持在9%以上。“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湖北省”5个省域“渔业总产值”合计占全国比重常年保持在55%以上,其中,2023年合计占全国的56.51%。
图表17:2010~2023年各省域“渔业总产值”在全国位次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表:农小蜂 abeedata.com)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各省域“渔业总产值”在0.28~2005.31亿元之间不等,在全国所占比重在0.0017%~12.44%之间不等。其中,广东省“渔业总产值”规模相对最大,西藏自治区相对最小。
分阶梯来看,共有“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湖北省、浙江省”6个省域2023年“渔业总产值”处于1000亿元以上区间,依次位列全国前1~6位,具体规模分别为2005.31亿元、1903.21亿元、1807.64亿元、1789.56亿元、1602.02亿元、1375.25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12.44%、11.81%、11.22%、11.10%、9.94%、8.53%,合计占全国的65.04%。
共有“辽宁省、安徽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江西省、海南省”6个省域2023年“渔业总产值”处于500~10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7~12位,具体规模分别为957.02亿元、689.48亿元、635.03亿元、583.01亿元、554.1亿元、523.04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5.94%、4.28%、3.94%、3.62%、3.44%、3.25%,合计占全国的24.47%。
共有“四川省、河北省、黑龙江省、重庆市、河南省、云南省”6个省域2023年“渔业总产值”处于100~500亿元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13~18位,具体规模分别为359.09亿元、351.21亿元、155.06亿元、142.86亿元、141.51亿元、125.37亿元,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2.23%、2.18%、0.96%、0.89%、0.88%、0.78%,合计占全国的7.92%。
其余的“贵州省、天津市、吉林省、上海市、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山西省、青海省、北京市、甘肃省、西藏自治区”13个省域2023年“渔业总产值”处于100亿元以下区间,依次位列全国第19~31位,在全国所占比重在0.0017%~0.5%之间不等,合计占全国的2.6%。
从变化趋势来看,与2022年相比,仅有“河南省”1个省域“渔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同比降幅约为4.03%;其余的“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北京市、甘肃省、西藏自治区”等30个省域“渔业总产值”同比均较2022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幅在0.17%~27.27%之间不等,增量在0.02~114.07亿元之间不等,其中,“江西省”增幅相对最小、“西藏自治区”增幅相对最大,“甘肃省”增量相对最小、“浙江省”增量相对最大。
图表18:2022~2023年各省域“渔业总产值”排名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制图:农小蜂 abeedat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