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勃利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寒地中草药产业,成为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勃利县不仅提升了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和效益,还促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这片寒冷的黑土地上,中草药产业正焕发着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产业背景
近年来,勃利县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战略目标,借助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政策扶持,全力推进中草药产业的发展。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勃利县拥有黑土地、寒地黑土核心区的天然优势,适宜多种道地药材的生长。
二、发展现状
1. 种植面积与产量:2024年,勃利县中草药总种植面积达23万亩,较上一年新增0.5万亩。主要品种包括黄芩、刺五加、苦参、冻青、五味子等,其中黄芩种植面积达8万亩,刺五加7万亩。全年收购量达到1160吨,预计实现总产值10亿元。
2. 产业链条:勃利县已形成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海林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黑龙江润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县域内建立了中药材初加工和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3. 科技赋能:勃利县引进物联网设备和孢子捕捉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药材品质。同时,与黑龙江大学植保站保持长期合作关系,采用远程技术服务,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4. 政策支持:勃利县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勃利县鼓励黄芩种植扶持办法》,对中药材种植户提供每亩150元的补贴,并增加县财政配套补贴至300元。此外,促成与哈尔滨银行的合作,为药农提供贷款支持,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三、未来展望
勃利县将继续坚持“中草药、大健康”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扩大中草药种植面积,提升科学化种植水平。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入驻,推动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全县中草药种植面积将达到50万亩,总产值突破50亿元,真正实现“中国寒地北药之乡”和“中国黄芩之乡”的发展目标。
四、结论
勃利县中草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和市场拓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未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业链条的延伸,勃利县将在国内外中药材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