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州市在渔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2024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5.97万吨,同比增长6.47%,渔业产值达101.2亿元,可比增幅5.7%,位居全省首位。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湖州市在项目推进、空间拓展、创新发展和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一、健康养殖,抢抓试点先行
湖州市积极对接上级部门资金支持方向,全年争取资金1.3亿元,推动渔业绿色循环发展。南浔区获批首批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吴兴区、长兴县列入省级渔业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试点培育区。通过实施57个渔业项目,带动社会投资3.9亿元,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扩展途径,蓄积发展空间
湖州市加快推进“空间换地”行动,以稻渔综合种养、设施渔业为重点,全面拓展养殖空间。引进推进投资超亿元设施渔业项目5个,德清共富渔仓打造全国单体最大陆基设施养殖基地。全市新增稻渔面积2万亩,累计达22.23万亩,新增设施渔业规模22.37万方,其中陆基设施13.37万方,同比增长134%,规模全省第一。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湖州市渔业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创新突破,激发发展动能
湖州市引导推动智慧化手段赋能渔业产业,加快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等多环节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全市新增省级未来农场1个、省级数字渔场4家,累计打造数字渔村34个,推广应用渔业物联网设备2.5万台套,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达到59.7%,全省领先。这些创新举措为湖州市渔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四、整治提标,提升产业面貌
湖州市集中开展渔业生产管理用房和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整治提升行动,通过“拆除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分类提升渔业看护房679间。同时,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和牛蛙等重点品种整治,提升养殖尾水治理点194个,全域提优渔业生态和生产环境。这些整治措施有效改善了湖州市渔业产业的发展环境和生态面貌。
下一步,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将持续挖掘渔业发展空间,抓好项目推进,推动渔业数智化、机械化、设施化发展,全力助力乡村振兴,擦亮湖州渔业新名片。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湖州市渔业产业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