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积分:0
开通VIP会员 · 享八大权益
未开通
农小蜂VIP , 您的专属数据定制管家
立即开通
退出登录
关于印发 《吉林省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资
来源: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执法局
2025-03-27
130 阅读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
首页 涉农政策 政策库 内容详情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 《吉林省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农业农村局(委)、法院、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合作社、畜牧业管理局,长白山管委会、长春新区农业农村局(委)、法院、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合作社、畜牧业管理局,梅河口市政府农业农村局、法院、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合作社、畜牧业管理局,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委)、法院、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供销合作社、畜牧业管理局:
    

为认真做好农资监管执法工作,净化农资市场秩序,打击农资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全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省农业农村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省供销合作社、省畜牧业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吉林省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资打假工作中有关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全省农资打假工作牵头协调部门(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431-88904410,邮箱:jlsnynctzhzfj@163.com。
    

农资打假省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王  谦  0431-88904410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马  林  0431-88556411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郭  策  0431-87082438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马力利  0431-87077766
    

吉林省公安厅:            张海滨  0431-82097849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赵紫炎  0431-85279200
    

吉林省供销合作社:        马  超  0431-88977988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麻  凯  0431-88906783


附件:吉林省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 吉林省人民检察院

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吉林省公安厅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吉林省供销合作社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2025年3月19日


吉林省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要求,持续整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全力维护我省粮食安全稳定,现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重点
    

(一)重点区域。一是重点农资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菜篮子(人参种植)产品主产区、种植(养殖)生产基地;二是农资违法问题暴露多、新闻媒体曝光多、群众投诉举报多的“三多”地区(农资产品);三是城乡结合部和区域交界处的农资市场。四是互联网农资电商、快手抖音平台、网红主播带货、微信群、电话推销等网络销售假劣农资区域。
    

(二)重点问题。一是质量违法问题。生产经营肥料、农膜、农机等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肥料掺杂掺假、虚标含量和养分,擅自修改标识内容、销售外包装未附标识、标识残缺不清,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中含有毒有害成分的;生产销售农机(及配件)未按照法律规定建立、保存销售记录,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擅自改变农机具原始参数、出厂性能的。二是价格及计量违法问题。种子(含种畜禽和人参种子,下同)、肥料、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拒不执行明码标价规定、价格欺诈、缺斤少两等违法问题;对个别畅销种子、肥料等货源紧缺农资套牌侵权、随意哄抬价格、串通涨价、囤积居奇等问题。三是流窜非法销售农资及合同诈骗问题。农资流动商贩、“忽悠团”流窜销售假劣农资,以“订单农业”为名实施农资购销合同诈骗等违法问题。四是虚假宣传问题。种子、农药、肥料等重点农资产品侵犯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冒用他人企业名称或姓名,虚假宣传和虚假表示及侵犯他人品种权、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专利、违规诱导推销等违法问题。五是网络销售假劣农资问题。网络无证直播带货、电话微信、网络平台销售假劣农资和禁限用农兽药问题,互联网跨区域违规销售种子等问题。六是广告违法问题。农资产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发布虚假广告,进行虚假宣传,坑农害农、欺骗农资消费者等违法问题。七是无证生产经营问题。无证生产经营种子、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产品的违法行为。


(三)重点农资。种子:以“畅销”“热门”种子和生产企业为重点,开展冬季种子入库质量检查、春季种子市场专项检查、种子生产基地检查。通过查标签、查备案、查档案、查品种审定、查网络销售、检测种子质量四项指标等,重点查处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套包侵权、白皮袋、未审先推、非法转基因、网络非法销售,以及无证生产经营、无生产经营档案、经营未登记备案品种、侵犯知名种子商标、包装、广告、冒用知名种子企业名称或厂址、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净化种业市场,保护种业品种权和知识产权。农药:以禁限用农药以及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种子包衣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为重点,重点检查人参登记农药添加隐性成分、生物农药添加化学农药、低毒农药添加高毒高风险农药、敌草快等灭生性除草剂添加百草枯,农药销售台账制度落实不严等问题;农药生产经营企业制售假劣农药、无证生产经营农药、隐性添加其他农药、流动销售假劣农药、侵犯他人农药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专利等违法行为。肥料:以复混肥、配方肥、有机肥、水溶肥、微生物肥为重点,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肥料违法行为,包括假冒肥料登记证号、养份含量不足、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质量不合格、标识虚假、标签标识不规范、侵权及虚假宣传以及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中含有毒有害成分等问题。依法打击违规诱导推销、低价劣质产品充斥市场、肥料市场“利益黑链条”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兽药:以兽用疫苗、抗寄生虫类药物、兽用抗菌药和中兽药等产品以及未赋二维码的兽药产品、二维码无法识读或查询不到追溯信息的兽药产品为重点,依法查处专项整治行动中发现的假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饲料经营店、养殖场(户)为重点,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现场检查,依法查处生产、使用、销售饲料过程中违法添加兽药、掺假使假、无证生产等行为。农机:以免耕播种机、打(压)捆机、脱粒机、根茬粉碎还田机等获得农机推广鉴定证书产品为重点,依法查处获证产品结构和特征参数不符合规定的变更及证书和标志使用不规范,生产销售农机盗用、冒用、转让农机推广鉴定证书和证章,农机推广鉴定获证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擅自改变农机具原始参数、出厂性能等违法行为。农膜:以农用薄膜为重点,全面排查整治生产销售非标地膜和不按规定回收废旧地膜等违法行为,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推进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二、时间安排
    

全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3至4月份。制定印发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全省农资打假监管执法工作;组织收听收看国家农资打假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开展备春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放心农资进农家活动;开展春季农作物种子市场专项打假行动。
    

第二阶段,5至9月份。开展夏季制种基地检查,组织各市(州)开展农资监管执法交叉互检;开展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等农资产品专项整治;开展果、菜、中草药(人参种植)重点产区投入品专项检查;开展禁渔期专项执法。
    

第三阶段,10至12月份。开展冬季入库种子、肥料、农药质量抽检抽查,组织开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秋季质量监督检查;总结全年农资打假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源头治理。推行农作物品种身份证管理和种子认证管理,针对备案不及时、先销售后备案等问题开展整治。落实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登记试验制度,加强农药研发和生产环节监管。严格肥料产品登记管理,压实肥料生产者责任义务。落实属地监管执法职责,全面摸排辖区内农资生产经营情况,对无资质的农资“黑作坊、黑工厂、黑窝点”坚决依法予以打击、取缔;突出加强流动商贩、兜售团、“忽悠团”、“点对点”非法销售农资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从源头把控农资入市关口。
   

 (二)加强抽查检测。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坚持行业例行监测与执法监督抽查相结合,组织实施种子、农药、肥料、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加大对种植(养殖)基地、农资(人参)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往年问题企业和产品的抽检力度,及时筛查发现问题,依法依规处理。以大宗肥料、新型肥料、农用机械等为重点,组织开展监督抽查和质量调查,对不合格产品取消资质或撤销证书。
   

 (三)开展专项整治。开展“绿剑护粮安”、种业监管执法年、民生“铁拳”、“昆仑2025”等监管执法行动。在农资销售和使用旺季,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农机、农(畜、水、人参种植)产品用药等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对市场需求量大、新闻媒体曝光、群众反映问题突出的农资(人参)产品开展集中重点整治。
   

 (四)加强网络销售农资行为监管。督促电商平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加强对互联网销售农药、兽药、种子等农资的管理,组织电商平台开展自查清理,对平台内农资经营者的资质条件、备案信息等加强核验,对违法产品及时采取警示、下架等措施。按照种子、农药等相关法律规定,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格执行网络售种应当取得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或按规定备案、不得向适宜种植区外推广销售种子、限用农药不得利用互联网经营等规定,打击治理网络销售农资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问题。对网络销售种子、农药、兽药开展专项抽检,严防不法经营者通过改变商品名等方式销售假劣农资和禁用农兽药。加强农资舆情监测处置,从网络舆情倒查发现假劣农资违法线索,从严核实查处。
    

(五)加强宣传引导。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放心农资进农家”等时机,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大集普及农资识假辨劣知识,强化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诚信守法意识,营造农资打假良好社会氛围。加强农资打假工作社会监督,发挥“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电话、网络举报信箱等渠道作用,及时调查处理假劣农资问题投诉举报线索。
    

(六)进一步强化打击震慑。公安机关要抓住春耕备播需求高峰,紧盯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和农机等农资生产销售领域,加强违法犯罪线索挖掘,依法严厉打击涉农资类制售假劣、假冒注册商标等犯罪活动。对问题多发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为守护粮食安全提供有力刑事保护。
    

(七)强化行刑衔接。认真落实省政府种业市场整治行刑衔接座谈会要求,按照省司法厅《关于完善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双向衔接工作制度的通知》精神,农资打假省际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畅通合作渠道,提升农资打假行刑衔接工作质效。
    

(八)发挥典型案例震慑作用。强化农资打假案件信息公开,及时收集公布全省农资打假典型案例,组织各地区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行为典型、社会影响恶劣的农业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执法、公检法打击假劣农资犯罪等指导性案例,发挥农资打假警示震慑作用。
    

四、有关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履行好农资监管执法主体责任。要加强领导和监督指导,注重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及时交流农资打假工作经验做法,层层传导压力,确保农资打假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查看政策原文: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等八部门关于印发 《吉林省2025年农资打假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推荐内容
关于印发《山东省2025年农药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资
2025-04-18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25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
农资
2025-02-12
甘肃省肥料管理办法
农资
2024-12-04
国家化肥商业储备管理办法
农资
2024-10-09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海南省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农资
2024-06-03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资
2024-04-23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农资
2024-04-2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2024年春耕及全年化肥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
农资
2024-02-18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湖北省到 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和《湖北省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的通知
农资
2023-12-18
关于印发《2023年北京市商品有机肥补贴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资
2023-09-08
关注我们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微信:nxf365
反馈建议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