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业现状与核心数据
规模基础:耿马县临沧坚果种植面积达26.11万亩,投产面积16.8万亩,2024年青皮果总产量3.05万吨,亩产181.8公斤(同比增产37.1公斤/亩),产值2.9亿元。
主体参与:培育种植大户(如董桂明1400亩)、19个专业合作社(如金田园合作社2000亩基地),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动模式。
技术覆盖:完成落头开心8.1万亩、营养补充10.9万亩、病虫防控13万亩,嫁接改良1.3万亩,科技服务渗透率显著提升。
二、提质增效关键举措
(1)科技体系构建
院士引领:依托邓秀新院士团队,建立“五级科技服务体系”(院士专家+省县乡科技队+乡土人才),覆盖育种、种植、加工全链条。
示范推广:建成43个示范点、378亩核心基地,通过“边研边推”模式加速技术落地。
(2)精准技术应用
无人机飞防:组建专业飞防队,年保花保果作业11.5万亩,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倍以上。
生态配套:推广果园放蜂2423箱(授粉1.45万亩),结合营养补充、水分管理,实现绿色增产。
(3)品种与组织升级
品种改良:引进5个新品种,嫁接改造1.3万亩,推动亩产从“低效老树”向高产良种转型(如董桂明改良后预期产量翻倍至300吨)。
组织化生产:统一标准培训农户15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800份,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三、发展亮点与模式创新
政产学研用融合:通过“建体系、建团队、建样板”路径,实现“良种→良果→良品”转化,科技贡献率显著提升。
社会化服务突破:组建14支嫁接修剪队、1支飞防队、1支蜜蜂授粉队,填补小农户技术短板。
联农带农效应:辐射勐永、勐撒等乡镇,带动农户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如亩均增产37公斤直接增收约500元/亩)。
四、挑战与建议
风险提示:
产业仍处增产扩面期,需警惕市场波动对农户收益的影响;
部分老果园改造进度滞后(仅完成1.3万亩嫁接),可能制约整体产能释放。
政策建议:
强化品牌建设:推动“耿马坚果”地理标志认证,延伸加工链条(如深加工占比不足);
数字赋能:建立产量、价格预警系统,助力农户规避市场风险;
金融支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降低新技术应用成本。
五、结论
耿马县以科技服务为核心抓手,通过全链条技术赋能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新,实现了临沧坚果产业从“粗放种植”向“精准化管理”的转型。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市场端布局,巩固“科技+组织化”模式在全国坚果产区的示范价值。









